山东热线
主页 > 娱乐新闻 > 娱乐评论

《山河故人》:别把个体当成历史的标本

发布时间:2015-10-31 22:07:26

《山河故人》海报  

《山河故人》海报

毫无疑问,贾樟柯是对这个时代有着敏感触觉的人,同时他又有着精确的概括和抽象能力,这都是一个好导演梦寐以求的素质。《小武》《站台》《三峡好人》,我们都能感受到他从一个小口切入却映照整个中国当下的野心和能力。所不同的是,《小武》《站台》你还能感受到他对他片中人物结实的爱,而到了他的《三峡好人》,由于喻体和本体之间的对位关系太过明确,就像影片最后那个在两幢废墟之间走钢丝的人,奇巧精妙,却又岌岌可危,多少就有了点树高易折的征象。

《山河故人》看起来比《三峡好人》更宏大,它三段式的故事基本对应于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它是对中国当下阶层迅速分化的概述,是时代进化过快后两代人的分裂,是欲望与更高欲望之间胜负悬殊,是最后得到后的茫然无助。它显示的是从汾阳到上海再到全球的中国梦,昭示的这一路高歌猛进后的伤痛,以及回头省视时的无路可走。

如果说当下很多电影完全不能挠到现实的痒处的话,当贾樟柯的这部电影则全是痒处。片中的人物都过于典型了,贾樟柯生怕漏掉这个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每一步,梁景东这个财富重新分配过程中失败者,他只能一辈子成为煤矿工人,还必须得尘肺病,而这一翻天覆地运动中的赢家张译,则必须是煤老板,然后进化为上海风投界的一份子,最后又在2014年的反腐败中仓皇出逃,最后在澳大利亚的豪宅中颓废度日无聊混世。怎么样?是不是中国几十年的各种改天换地各种头条全部集于一身,它与政治局文件、南方系的特稿神同步,你当然得惊叹贾导心怀天下、俯瞰众生的气度,但这种太过准确的描述,未免让人产生这样的错觉:他更关心的是这个人代表什么?而不是这个人本身。

但对于电影来说,或者说我的电影观,个人永远比理念更重要。当贾樟柯完全把几个人物当成它对中国时代观察的标本时,你或多或少感到一种不适。爱人与爱抽象的人是不一样的,就像爱正义与在网上喷正义是不一样的。你是爱一个天天在网上分泌正义却在私下对别人具体苦痛毫无察觉的公知?还是现实处境中很有原则但对自由主义毫无认知的普通人,起码我更喜欢后者。我希望看到是一种对个体命运的洞察与真正同情,或者从剧作的角度来说,一个典型人物是不动人的,他起的作用是让他成立,一个典型人物身上那些不属于别人独属于他的东西才能让这个人真正最有活力。坦率的说,我在这部电影看到这样的东西不多。

我看到的是社会新闻里世空见惯的矛盾,是大众集体愤怒和困惑的真人解说版,而影片对具体的人,却是不了解的。说一个具体的例子,赵涛这个贯穿始终的人物,她为什么要与梁景冬分手而选择张译,在这部异常清晰只差给每个人贴标签的电影里,却对此语焉不详。这或许是潜意识里一种骑墙,当赵涛被设定为整个时代变迁的见证者和受害者时,主创不愿意给她身上增加负面色彩,在贾樟柯的眼睛里,坏的只是时代,而每一个人都是受害者。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无关痛痒的泛人道主义,把草根当成政治正确是可以的,但于艺术来说,却是要命的藩篱。赵涛所做的选择,说到底就是一种嫌贫爱富,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选择,但贾樟柯下意识地软化了它。真正的平民,应该直视这个人性里真实,因为只有这样,这个故事才不只是历史的投影,它也是人性弱点参与创造的悲剧,只有认识到这点,才是更高一层级的悲怆。

看不到人物的真正选择,也就看不出人与时代命运的真正互动,影片能着力也就是那些庄严的征象:烟花在黄河边升起,雷管在冰层里爆炸,播种飞机突然栽下来在女主人公面前轰然巨响,这音量渐次升高的历史之声,向我们宣示着平静生活背后历史深处无法想像的裂缝和震动,他们轰然作响,像命运之钟在寂静的深夜闷声响起。我一直喜欢贾樟柯这种于平常之中见惊雷的锐利,它像禅宗的断喝,让你平生一种清冽。但还是那句话,在整体沙化的剧情土壤上,它能激起的不是涟漪,而是无趣的脏泥。片中真正让我喜欢的征象,是那个带刀的男孩,穿行在闹市中。他从何而来,向何而去,他惊鸿一瞥,却意象丰润,结实给你一击,却不给你简单化解读的方便法门。

总体来说,这部电影不如我上面所说的《小武》《站台》《三峡好人》,也不如他上一部《天注定》。《天注定》是个故事集,但几个故事特别是王宝强演的那个,却掷地有声,它们如重斧,劈开现实的外衣,露出狰狞却粗壮的肌理,而这部《山河故人》,纵横25年,横贯东西,撒下宏大的网,打捞起来的也就是由两首老歌所勉强粘合起来的肤浅情绪。

  • 上一篇:和尚也要谈恋爱?游本昌痛批新济公引热议
  • 下一篇:评论:马伊琍不忘初心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