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热线
主页 > 国内新闻 > 香港新闻

梁紀昌分析學生輕生事:與家人溝通最重要

发布时间:2016-04-07 00:35:21

香港中通社4月1日電 (記者 寧之羽)香港鮮魚行學校前校長、曾在教育領域擔任近20年公職的梁紀昌至今仍記得1994至1995年度親自處理過的兩宗學童自殺個案。

一名11歲男童因為沒有完成聖誕假期功課而自殺。男童父母忙於工作疏於與兒子溝通,日常生活由菲傭照顧的他整日悶悶不樂,死前男童曾像分遺產一樣將最喜歡的玩具、食物和零用錢送人。

另一名來自單親家庭的12歲男童因為覺得辜負媽媽期望自殺。男童在學校被冤枉看三級片錄影帶,他擔心嚴格的校長向母親告發此事,而母親對男童期望很高,平時亦使用高壓手段督促男童學習。

梁紀昌表示,兩宗個案中的家長都與子女缺少溝通,他們不明白子女想法,而家庭本應該是避風港,是學生遇上困難時最重要的溝通、宣洩渠道。

梁紀昌發現,選擇自殺的學生通常有“三無”心理:覺得自己無能力、無希望、無人幫。他們通常性格內向。

梁紀昌認為,父母在子女不同的成長階段應該採用不同的溝通方式。小學時,多對想讓大人開心的學童講“我掛住你(我惦記你)”;中學時多對處於反叛期的他們講“我明白你”;大學時則需要向面臨諸多壓力的子女多講“我支持你”。

香港近期發生多宗學生自殺事件,範圍涵蓋小學生、中學生和大學生。梁紀昌認為,現在的青年多數上網,個案或與學生受到“網上欺凌”但又不願意與父母講有關。父母應該從小培養子女的處事方法,讓他們明白遇見困難不是死路一條,還有很多其他選擇。

梁紀昌擔任鮮魚行學校校長期間帶領這所曾經收生不足的學校挺過難關,免於“殺校”(停辦)命運,他的辦公室長期向學生敞開大門。他認為校長應該給學生“慈愛”印象,讓他們覺得遇見困難校長會給予安慰和支持,會提供建議解決問題。

梁紀昌表示,現在的小學生學業壓力大,每天等待他們的是6門或以上的功課,他曾經聽聞學生趕作業至凌晨零點,第二天早晨六點再起床上學,直言即便是大人都會覺得“很辛苦”。

香港上一次教育改革可回溯至2000年,梁紀昌指,已過去16年,應該重新檢討以後的發展,推進教育改革。

其中,高等教育方面,梁紀昌認為應該增加大學的數量和入學名額。現在香港每年的大學入學率約為18%至20%,梁紀昌希望能逐年增加至35%-36%,這個比例與在“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中取得大學入學資格的學生比例相當,但由於現在的學位有限,部分符合資格的學生無法入讀大學。

梁紀昌表示,香港是國際大都市,但每年的大學畢業生約1.5萬人,這個數字顯然太少。8間公立大學數量也太少,香港有條件成立諸如“金融大學”這樣的高校,多點資源投資大學教育,長遠來看對社會有益處,“從來沒聽過因為教育投資資源而破產”。(完)

  • 上一篇:2月訪港旅客跌兩成 旅界議員料第4季回穩
  • 下一篇:男子觸犯旅館業條例 被判罰款1萬6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