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热线
主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松江肾病腹透患者已经实现了社区治疗分级管理

发布时间:2016-04-13 04:46:14

据《劳动报》报道,大病、重病、疑难病去大医院看,小毛小病尽量在社区解决———正在试点中的上海分级诊疗改革试图对医疗资源实施一场供给侧改革。然而现实中,很多重病患者也正是“看病难”群体中的“特困户”。分诊改革如何实现“精准扶贫”?昨天,记者从松江中心医院获悉,目前在松江,肾病腹透患者已经实现了社区治疗、分级管理,这也是全市首创的针对重大病患者的分诊实践。

作为全国分级诊疗改革首批试点城市,上海如何实现重大病的社区治疗?改革如何实现可推广、可复制?记者对“松江样本”展开调查。

社区腹透门诊的“获得感”

67岁的倪宝顺是个有9年病史的肾病患者,需要每天做腹透。这种治疗所需透析液属于大病医保范畴,透析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感染,病人只能去大医院配药,并且由专业医师进行感染控制。

老倪家住佘山,距离最近的、能开展腹透治疗管理的医院就是松江中心医院,路程14公里,单程去一趟医院要一个多小时。这对长期患病、身体孱弱的他而言,是不得不接受的负担。“有些病人住在米市渡,来一趟医院还得摆渡,早上4点出门,单程2个小时。”松江中心医院院长高臻说,大病患者是就医群体中的“特困户”,他们是最亟需从分级诊疗中获益的人群。这几年,松江地区人口已超200万,慢性肾病发病率高达11.8%,终末期肾衰病人也逐渐增多,眼下每天就有113人接受腹透,在上海三乙和二级医院中居首位。

根据病人的实际需求,对医疗服务供给侧开展“精准手术”。松江中心医院从2014年起开始试点社区分级腹透模式,签约了6家距离较远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腹透信息平台,肾内科腹透团队每月下社区培训,陪着家庭医生一起查房、家访,把治疗质量、并发症监控等技术在社区实现了同质化。高臻说,经过培训,社区医生拿到了市腹透质控培训资质,能开具腹透药物处方。目前,有三家社区医院开出了腹透门诊,今年计划在更边远的小昆山、叶榭和车墩开通。

“骨折躺了3个月,社区医生上门来开透析液。”对这项改革“有了获得感”的老倪说,在家门口治疗让他松了口气。数据显示,自从开通社区腹透门诊以来,松江地区腹透病人数增加7.2%,但并发症反而下降30%,社区分级腹透的质量是有保证的。

算算账一年节省1万元

“算下来,一年可以节约一万多块。”家住泖港的糖尿病肾病患者杨女士给记者报了一笔账。

为什么会差那么多?原来,同样治疗,光透析液这一项,在中心医院总计报销80%,而在社区是85%,算下来患者自负比例下降5%。另外,透析液在社区是按进价“零加成”给患者,在中心医院还有加成费,而社区还免挂号费,化验费收费标准也更低,总的来说,医药费支出可以至少减少15%。

“我还省了很多交通费呢。”住在石湖荡的老高告诉记者。他的病情要求每天做三次腹透,所需透析液用量更大,所以他比其他患者更能体会就近治疗带来的实惠。

改革成功还须配套落地

既然病人都叫好,“松江模式”可否在全市推广?目前,上海每9人中有1人患慢性肾病,门诊透析人数10年间平均增长20.9%。假如能普遍实现就近腹透,将解决大量病人的就医困难。

“关键是配套政策要落地。”高臻说,能够在社区实现分级腹透,松江得益于医保政策的强力支持———透析液属于大病医保范围,一般社区医院没有大病医保资质,而开设腹透门诊的松江社区医院,则打通了这一层障碍。不过记者了解到,作为试点的松江,目前享受的是医保政策“特区待遇”。要推广大病社区治疗,后续医保政策保障仍然“在路上”。

此外,能否打破不同医院间的利益驱动,也是分诊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要让大医院有参与分诊的动力,改革这事就成了。”市人大代表、徐汇区卫计委主任刘诗强告诉记者,由于门诊人次、药品收入目前还被列入医院业绩考核指标,因此实际上大医院主动分流病人给社区的积极性并不高。高臻坦言,松江医改对中心医院和社区医院同步实施“收支两条线”,切断了医院挣钱的动力,这是改革的重要托底保障。

  • 上一篇:沪新一轮文明交通三年行动启动 推动绿色交通
  • 下一篇:沪五一长途车票本周六开售 长途南站车票有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