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热线
主页 > 国内新闻 > 安徽新闻

拼命三郎”用双肩筑起不倒的堤坝

发布时间:2016-07-18 14:19:22

中安在线讯 据皖江在线报道, 6月30日以来,马鞍山经历了一场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涝灾害,郑蒲港新区姥桥镇镇长郑李龙,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连续15个昼夜坚守在堤坝上,即使胯部严重过敏依然坚守岗位,被誉为关键时刻冲得上、坚持住、能打赢的抗洪一线“拼命三郎”。

紧急抢险,6个小时打下230根木桩

7月14日上午,郑蒲港新区姥下河塘桥段60多米的塌方河堤已被严严实实地垒起了沙袋,河坝的外围也被花皮和木桩层层包裹,坚不可摧。可谁曾想到,几天前这里经历了一场5天5夜的恶战,16次的险情,500多人的战役在这里打响。郑李龙就是这次战役的指挥者。

7月7日,正在太阳河大堤巡查的郑李龙接到电话:姥下河塘桥段发生大面积塌方。郑李龙接到报告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开展抢险。

打桩是个体力活,同时又是一件十分危险的工作,人不仅要站在1.5米深的水里,而且还要经受挖掘机压桩和河埂随时溃堤的危险。面对危险,郑李龙第一个跳入了水中扶桩,从中午12点一直干到下午6点。期间,他穿梭于齐腰深的河水中,一会儿扶桩,一会儿指挥驾驶员找准定位。就这样老郑在水里一干就是6个小时,直到230根木桩全部打桩完毕。

待郑李龙扶完木桩慢慢爬上大堤时,他的双腿已被河水泡得惨白、肿胀,就连鞋子也无法穿上,而且长时间在水中浸泡,造成皮肤瘙痒,严重过敏。尽管如此,郑李龙还是一瘸一拐地在现场指挥抢险,直至抗洪部队赶来增援。

身先士卒,15个日夜排除险情200起

“参加工作已30年了,像这样身先士卒的镇长我还是第一次看到。”郑蒲村主任刘良平一边讲述着老郑的故事,一边指着插在姥下河大堤上的那一根根系着塑料袋的竹竿说,这些竹竿都是在老郑的带领下连夜插上去的,仅姥下河塘桥段就插了19根。

“老郑就是郑李龙的昵称,大家都喜欢这么叫他,因为他一点官架子也没有!”姥桥镇政府的值班同志说,“你要想见到老郑要么一大早来,要么晚上10点前后,白天和深夜他都在抗洪抢险的第一线。”

但是想找老郑真的不好找,因为他巡查的地点是不断变化的,姥桥镇防汛范围那么大,险工险段那么多,每一个防汛点都牵动着老郑的心,他需要不停地在大堤上巡查!

面对日益严峻的防汛形势,老郑一边科学调度,一边身先士卒亲自上阵,坚守在防汛大堤15个日日夜夜,在他的带领下先后控制大小险情200多起。

夜间巡查大堤既危险又辛苦,老郑总是冲在前,干在前。用他自己的话说,“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我是一镇之长,我不带头干,谁带头?!”

姥桥镇副镇长陈自扬说起老郑也是深有感触,他说,有时在车子上跟他汇报工作,说着说着就听到老郑的呼噜声。“老郑真的是太累了,这么多天连续作战没睡过一个完整觉,不然他也不会一坐下来就睡着了。”

勇于担当,轻伤不下火线“跛脚”仍在指挥抗洪

7月14日下午,一眼望不到头的姥下河上刘陡门段显得极其平静,一段段塌方大堤在抢险队员夜以继日的奋战下,被除险加固;层层包裹的花皮在强烈阳光的照射下折射出这里抗洪抢险的艰辛与不易。

姥桥镇水利站水利员李有成正在闷热的大堤上巡查,他一边擦着从额头上流下的汗珠,一边指着这片曾经经历生与死挑战的抗洪战场说,每一场大小战役,都离不开老郑的亲自指挥,不管是烈日之下的扛沙袋,还是在齐胸深的河水中打木桩,老郑总是冲在前、干在前,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入党时的铮铮誓言。

“知道老郑胯部严重过敏还是前两天的一次夜查。”李有成说,7月13日晚10时许,他在夜间巡查中发现了新险情,虽然险情不大,但他还是第一时间找到了正在大堤上值班的老郑。“当我走进老郑的防汛大棚时,只见他张开双腿对着电风扇吹风,走近一看才发现老郑大腿根部和臀部到处都是水泡,鲜红一片。”

“就是痒,磨破了的地方经汗水一泡就疼痛难忍,现在搽点药膏再吹吹风扇好多了!”老郑显得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道。

“难怪你白天巡堤一瘸一拐的,原来竟是胯部严重过敏发炎了。”看着老郑憔悴的脸和布满血丝的双眼,一个五尺男儿禁不住泪眼婆娑:“你就回去休息两天吧,吊吊水,让

自己身体恢复调整一下!”李有成说,可是再怎么劝也是白搭,他们都知道老郑的倔脾气,他是不可能回去的。

正在劝说他回去休息休息,老郑的手机又响了,又有新的险情向他报告。接到报告后,老郑立即穿上衣服头也不回地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

李有成说,老郑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每天休息少,吃住几乎都在大堤上,实在困了就在大棚里临时打会盹。看他走路一瘸一拐的还坚守在大堤上,大家都被他这种“拼命三郎”的抗洪精神所感动。

可老郑总是说:“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我是一镇之长,我不带头,谁带头?!”

  • 上一篇:界首今年再解决5-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 下一篇:太和计划3年整治8个老旧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