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热线
主页 > 国内新闻 > 山东新闻

维和烈士杨树朋骨灰今日安葬 曾向家人两提去南苏丹维和

发布时间:2016-07-23 15:12:01

2

杨树朋5岁的儿子杨一鸣将广场花圈上掉落的纸花捡起, 跑着送到爸爸的灵前。 本报记者 张中 摄

22日早上9点多钟,莱芜钢城区八大庄村的广场上,维和英雄杨树朋追悼会召开。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祭奠、告慰英雄,在杨树朋的家中,记者见到了他的母亲郑孝花、妻子邹丽娜和岳母苗成花。回忆起杨树朋的点点滴滴,她们有自豪,有悲伤,还有生活下去的坚定信心。

本报记者时培磊实习生刘文蕾

结婚七年

夫妻见面仅200多天

岳母苗成花仍记得在河南见到树朋遗体时的情形,当时的她再也压抑不住自己的情绪,对着树朋的遗体哭着说道,“朋朋你成了英雄,可你这一走,妻儿父母该怎么办啊!”旁边的女战士听到后忙安慰她。

苗成花对杨树朋这个女婿十分中意,她说,女儿和树朋从相识到结婚这几年一直都是幸福的。“他们两个就是有缘的,注定要在一起。”苗成花回忆起当年俩人结婚的历程说道。杨树朋和邹丽娜相识于2008年前后,那时,邹丽娜已经25岁,街坊邻居给介绍了不少对象,“有工作正式稳定的,也有做生意的。”可邹丽娜没有一个满意的。有一天,树朋的大嫂打听得知,邹丽娜跟树朋年纪相仿,还没有对象,于是就想介绍俩人。

“听说对方是个军人,我对军人是有好感的。”苗成花告诉记者,她的孩子和爱人也都当过兵,并且,邹丽娜对军人也有天生的喜爱之情。“我们就要了他一张半身照和一张全身照。”苗成花回忆,“我一看照片,这小伙子面相很和善,我就相中了。”最重要的是,一向“挑剔”的邹丽娜这回也点头了。“他们俩在电话里聊天也很谈得来,有时候聊很长时间。”苗成花告诉记者。和女婿的第一次见面,她也记忆犹新。“他也很有眼色,帮着打扫卫生。”

结婚后,夫妻两地分居,杨树朋在河南部队上,邹丽娜在家工作,孩子则由杨树朋的父母照看着。“他们俩结婚七年,在一起的时间可能也就二百多天吧。”杨树朋大娘家的一个姐姐说道。不过,即便树朋已经离去,家里的重担落在了女儿身上,岳母苗成花从没后悔把女儿许配给杨树朋。“他是一个军人,我理解他的选择。”

两提要去南苏丹

父母也就支持了

22日中午,在杨树朋的家中,七八位村民正在看望杨树朋的母亲郑孝花,她手里拿着一块手巾,跟乡亲们说话中,不时地用手捂住双眼,这是儿子在家的最后一天了,23日上午10时30分,儿子骨灰安葬仪式将在莱芜战役纪念馆举行,身为母亲她怎能不难过。

作为家中独生子,父母从小就对杨树朋宠爱有加。18岁那年,他在酒店学厨师,恰巧有战士来酒店住宿,又激起了他的当兵梦。“他跟我们说想去当兵,家里很多人都当过兵,我们也支持他。”郑孝花告诉记者,她对杨树朋说,既然要当兵,就要做出点名堂。

当兵生涯的十五年时间里,对于杨树朋的每个决定,父母都很支持,不过对于去南苏丹,母亲起初还是担心他的安全,有点犹豫。然而,当杨树朋第二次提起此事时,母亲郑孝花觉得孩子有这个积极性,就该支持他。

儿子为国捐躯,光荣离去,郑孝花抑制不住悲伤,部队上整理了杨树朋的遗物,和杨树朋的遗体一起送到其家中,郑孝花每次看到孩子穿的衣服,就会想起他。

而妻子邹丽娜至今还不敢看杨树朋的遗物,她怕自己看了接受不了,太过伤心。对于杨树朋的离去,这位妻子显示出了空前的坚强,她跑来跑去,帮着家里照顾来悼念的客人。不过,当她闲下来的时候,还是难以压抑内心的痛苦。“我就对自己说,他人已经牺牲了,以后日子还得过,他也希望我们过得好,还是要坚强。”邹丽娜说道。“他们的孩子还这么小,以后的路还很长。他走得很光荣,我们也一定得坚强地生活下去。”杨树朋的岳母也说道。

  • 上一篇:别担心你的职称外语没白考 官方回应:成绩可置换成继续教育学时
  • 下一篇:山东省多地又降暴雨, 不少小型游船被冲入水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