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热线
主页 > 国内新闻 > 山西新闻

苹果大王带领乡亲唱响致富经

发布时间:2016-07-29 01:20:33

◆王万保(左)正在给果农讲授苹果贴膜技术

关公系列艺术苹果

○个人简介

王万保
男,59岁,1981年至1992年担任运城市临猗县北辛乡卓逸村村委会主任,1992年至2015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2015年至今任村党支部书记。曾获得全国 “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诚信建设十大道德模范、山西省“道德模范”、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并入选中央文明委主办的“中国好人榜”。
7月18日,下午7时许。
临猗县卓逸村,久违的小雨驱散了连日的酷热。“嘀嘀嘀,嘀嘀嘀……”王万宝的手机急促地响起,微信“网店办公群”发来了当天的网购订单,有上海的、浙江的、山东的、贵州的……
7月19日,清晨6时。
临猗县城,天色阴沉沉的,稀稀落落的雨点从天而降,地上微微有些泛湿。对照订单,王万保从冷库里搬出三十多箱水果放到自己车上,那是一辆开了8年的现代轿车,平时拉人,忙时拉货。他要把水果送到几十公里外的运城,赶最早的快递发出去。天气预报显示,当天会有暴雨,但王万保说:“做生意不仅要诚信,更要有速度……”“苹果大王”王万保就是靠着勤快、诚信和速度,带领卓逸村的乡亲们致富的。

1 当年他前脚栽上树,妻子后脚就推倒树苗

如今的王万保是临猗远近闻名的苹果大王,但在30多年前,他准备栽种苹果树时,却遇到了很多的不理解。
1981年,年仅24岁的王万保离开了眉户剧团的舞台,放下了心爱的笛子回到村里,成了村委会主任。面对种植传统作物只能顾了温饱的情况,他思谋着怎么才能让村民不仅饿不着肚子,兜里还能多装上几张票票。他把目光盯到村里的老果园上:“村子是苹果老产区,就那个果园,以前卖了钱还能给村里分红。”
虽然定了种苹果,他的想法却没有得到乡亲们的认可。一个二十几岁的毛孩子,能干了啥?对于王万保的致富梦想,村民们更多的是质疑和观望。王万保没有放弃,他算过一笔账:“就是苹果卖5分钱一斤,都比种小麦好得多。”别人不敢种,他就要先干出个样子。于是,他发动十几家“胆大”的党员、群众跟他一起种了一百多亩“试验田”。
王万保在自家一畦小麦地的两边种下了老园子里的“赖子苗”。但让他没想到的是,树苗种下没几天就被推倒了,干这事的还是他的妻子王玉换。王玉换担心苹果的收益遥遥无期,不同意丈夫的计划。“当时没想到卖钱,只想着能吃饱就行。”王玉换说,趁王万保没注意,她去地里搞起了“破坏”,用牛耱地时,“不小心”把种在小麦地两边的树苗推倒了。她想着,树苗活不过来就拉倒。几天后,王万保发现了倒下的树苗,连忙把树苗一棵棵扶起来。看着丈夫沉默而忙碌的身影,王玉换心疼丈夫,虽然心里不支持,但还是跟着照顾起树苗来……
今年69岁的王开明就是当年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五口人的地,我用一口人的地种了苹果。”4年后,第一茬苹果成熟了,回想起当年的景象,王开明高兴得合不拢嘴:“第一年就卖了七八千元,第二年就成了万元户。”
100多亩“试验田”成功以后,村民们纷纷转行种上了苹果树。

2 挂着输液瓶,为乡亲们的苹果寻销路

好日子没过了多久,卓逸村的苹果就遇上麻烦事。1996年,苹果滞销,卖不出去了。“愁得不行,几天头发就花白了。”说起20年前的经历,村民樊先芳忍不住挠了挠头。当年,樊先芳种了10亩果园,十几万斤卖不出去的苹果就堆在院里挖的土坑中。“没有棉被,连个草帘子都没有,就拿苹果叶子盖住。那会儿,巷子里人们见了面第一句话就是,这苹果咋办呀……”孩子要上学,丈夫身体不好,焦虑之中,她想到了王万保。“嫂子,你不用怕,有我了!”王万保先给樊先芳吃了定心丸,但是,面对村里堆积如山的苹果,王万保也犯愁。思虑再三,他决定南下跑销路。当年9月,王万保和村民王海艳等人揣着名片,扛着四箱苹果,带上水壶,拎了一布袋干馍馍,踏上了南下的列车。“那会儿出行条件不好,半夜挤上了开往郑州的火车,一路喊叫着让个道,坐到走廊的前头。”有了坐的地儿,王万保就赶紧在火车上宣传来自黄土高坡的苹果。就这样,他们一路走过郑州、武汉,最远到了上海。“在武汉,他被淋感冒了……”回想起跑市场初期的艰辛,王海艳很是心疼王万保。南方天热,见云就是雨,一热一冷,一路奔波的王万保病了,高烧39℃多。实在没法走了,王万保就在市场附近的一个小诊所输上了液。第二天,眼看到了与客户约定的时间,三瓶液体才输了两瓶,王万保坐不住了,非要拔了针头去见客户。王海艳劝说不下,只好帮他提着液体前往市场。“当时,眼泪就在眼睛里打转转。”看着王万保,王海艳不能说一句话,她怕一开口,眼泪就下来,“真佩服他的毅力。”
就是凭着这种对客户的诚信,王万保为村民打开了销路,很快就有客商来到了卓逸村。“带来果客千千万,受益的群众千千万。”樊先芳说,苹果有了下家,村民们给王万保编了这句顺口溜。

3 提质增效,这里的苹果会讲故事

7月19日,雨过天晴,果农郝长生的精品园里,七八个村民正在忙碌着。今年最早的苹果即将成熟,果农们趁着去袋后的短暂时间,赶紧给苹果贴上膜,膜上绘有红楼梦人物图案。“这些都是王书记推荐的品种,比以前的优质很多。”郝长生指着挂满硕果的园子,“贴上(艺术膜)后,价格就更高一些……”见老郝开心地笑了,一旁的村民李转好插嘴道:“收入比以前多多了。”
果农笑得开心,但他们却很难想象王万保为此付出了多少。苹果销路解决后,走南闯北的王万保一直在琢磨,为什么别人的苹果又好吃又好看。从2005年开始,他就和村民们着手研究纸袋套苹果。“套纸袋是为了保护果面,防治病虫害,提高经济效益。”村民王春凤几乎参与了王万保所有的技术革新,每一次,他家的园子都是试验场。
第一年,他们的试验失败了,苹果成了橡皮果。第二年,王万保从管理上下工夫,在纸袋里面又套上了膜袋,这一次“纸+膜”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运城是关公故里,王万保想着能不能把关公元素融入到苹果上,让每一个苹果都能弘扬关公精神。由此,他开始研制艺术苹果。万事开头难,最初因为刻版不细致,粗糙的版画印在苹果上成了一片花。“很多人都说不好搞,但我没有泄气。”王万保说,既然是新发明就需要有一个过程,自己先从刻版上找不足之处。他专门抽出十天时间,远赴深圳和设计人员共同商讨、修改,力求每一个图案都要细化。“关老爷就必须是关老爷!孙悟空就得像孙悟空!”王万保说。“好苹果才能搞艺术。”刻版上精益求精,种植上更需要精细化作业,有机肥、无公害,90%的苹果都成了精品。他还注册了“万保”品牌,设计了16种果品包装,关公、红楼梦、西游记、八仙过海……每一个苹果都会讲故事。
如今,万保牌苹果荣获了中国农产品博览会等7项金奖,进入了全国56座大中城市的高端市场,并出口海外8个国家;
如今,王万保果品种植销售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由卓逸村拓展了运城七县一区,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发展到16万余亩;
如今,卓逸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是临猗县人均年纯收入的2倍。

本报记者 王小强

○工作实绩

王万保先后为灾区和村民捐资150余万元,帮助遇到困难的群体。他带领村民,兴建了高标准党员活动室,硬化了全村19条大小巷道,更新配套和新打深井5眼,新建了自来水塔,更新了自来水管道,建设了文化大舞台、活动广场,并购置了健身器材。
在他的推动下,卓逸村举办了八届苹果文化艺术节,让村民们享受到了文化艺术的乐趣。

○组织评价

王万保同志是临猗县农村“领头雁”的典型,他始终坚持“支部引路、党员探路、服务铺路”的工作理念,带领卓逸村走出了一条果业致富的新路子。
王万保是一个善于谋事的人。担任卓逸村村委会主任后,他针对农业生产条件差和人均纯收入低的现状,确定了苹果富民兴村战略。种植苹果初期,群众存在犹豫观望的思想。他号召支村两委和党员群众率先示范种植,使苹果种植产业迅速在全村推广开来。
王万保是一个敢于干事的人。苹果产业发展起来后,市场竞争压力随之而来。为了解决提升果品质量、卖果难等问题,他率先在全县成立了第一个果品种植销售专业合作社,为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迅速帮助群众打开了销路。
此外,王万保还是一位能办事、办成事、办实事的人。在发展产业的同时,他还十分注重村里民生事业的发展。

——临猗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裴良豪

○寻美路上

记者在微信朋友圈中,发了很多采访中的感受与感悟,有图,有文,有真情……
临猗晴空万里,一天的采访紧张而充实,有苦有乐。
苦的是早上6点就出门拍片,直到上午11点才得空吃了顿早饭,肉夹馍就桃子,别有一番滋味;
乐的是眼前的苹果会讲故事,关老爷、金陵十二钗、西游记、八仙过海……思路决定出路,万保艺术苹果,更有一番风味……

  • 上一篇:突破旅游业生存困境 山西旅行社如何后来者居上?
  • 下一篇:买了一套一百多平米的商品房 政府埋单三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