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热线
主页 > 国内新闻 > 河北新闻

[灾区重建进行时]救灾重建,巾帼不让须眉

发布时间:2016-08-06 09:31:34

  导语:在抗洪救灾的冲锋号吹响之后,巾帼女英雄们毅然投身到起早贪黑、甘冒酷暑、餐不定时的救灾大军。

铿锵玫瑰,绽放在救灾一线

[灾区重建进行时]救灾重建,巾帼不让须眉

刘金叶(中)带领武警战士搜救受灾群众。

洪水来临,她领着武警涉水而行,冲在最前面,一个村一个村地去营救群众;救灾现场,她靠前指挥,组织安排受灾群众衣食所需;恢复生产,她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手持铁锹、奋战一线,开展“三清”工作,身上脸上都是泥和汗。

她一直奋战在抗洪救灾一线,7天7夜不回家。她叫刘金叶,邢台经济开发区东汪镇的一位80后副镇长。大灾面前,她始终不忘党旗下的誓言,冲锋在前,迎难而上,成为绽放在抗洪救灾一线的铿锵玫瑰。

洪水退下去了,街里、院里全是厚厚的淤泥。刘金叶更忙了,开展“三清”工作。自抗洪抢险以来,她已七天没有回过家。白天,她带领群众自力更生、重建家园;晚上,为再防汛情,她在河堤旁、自家的汽车里和衣而眠……

“刘镇长是党的好干部!”村民杨志敏向我们竖起了大拇指,“她就像一面旗帜,引领着我们抢险救灾。有他们在,我们就有信心。”

  大贤村女子突击队

[灾区重建进行时]救灾重建,巾帼不让须眉

大贤女子突击队员在切菜。

这是一个由邢台市开发区大贤村普通妇女组成的团队,灾后重建中,她们放下“小家”,自发组团,为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后勤服务:打扫卫生、洗菜做饭、分发物资,为救援和重建队伍提供了近乎“全天候”的服务,用受灾乡亲最朴实的真情回馈着所有对大贤村的救援力量。

8月2日12时许,邢台市开发区大贤村实验学校安置点内,热腾腾、香喷喷的大锅菜出锅,当地众多救援力量和该村受灾群众排队打饭。

数十名身穿白色短袖上衣的大嫂或阿姨,在临时搭建的伙食房内忙着给大家盛菜,发馒头。直到12时30分许,多数人已经吃完饭,她们才开始端起一碗大锅菜,蹲在地上匆匆吃饭。随后,又赶紧忙着收拾碗筷,抹桌子,打扫卫生。

这个群体有着一个特殊的名字——大贤女子突击队,自洪灾翌日成立至今,她们一直在提供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后勤保障,为救援和重建力量提供了近乎“全天候”的服务:每天6时早早赶来,打扫卫生,抹桌子,扫地;上午8时,切菜,配合清河帮扶力量备午餐;午餐后继续打扫卫生,再帮着备晚饭,饭后再把一切收拾妥当才回家。

  邯郸涉县67岁“老太太”送物资到抗洪一线

[灾区重建进行时]救灾重建,巾帼不让须眉

老太太头顶方便面。

“老太太”本名杨麦娥,从工厂退休后,自营着一家小型幼儿园,平时喜欢户外骑行。记者找到她时,满头白发的她正在幼儿园外的黑板上写着安全警示。听说要采访她,杨麦娥连连说:“应该的,乡里乡亲,能帮就帮。”

7月19日,涉县遭受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袭击。房屋倒塌、道路冲毁、电力通讯中断,群众受灾严重。22日,涉县崇州户外发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洪水无情、人间有爱”的捐助灾区活动倡议。杨麦娥积极响应,和团队里的伙伴们一起捐方便面、油、鸡蛋、挂面、蔬菜、衣物等实用生活物资。

烈日下搭帐篷干活儿一点不比男人差

7月19日至20日,矿区遭遇了历史罕见的暴雨洪灾。灾情就是命令,矿区红十字会立即组织志愿者奔赴凤山镇荆蒲兰村、贾庄镇贾庄村和横涧乡大峪村等重灾区,开展抗洪救援和灾后重建。这支由8名女性组成的志愿者队伍,被灾区群众亲切地称为“红色娘子军”。

7月24日,巾帼志愿者们接到了一个严峻的任务,那就是帮重灾村荆蒲兰村搭建救灾帐篷。上午9时多,大家到达村子后,本来说好有专人指导搭建技巧,但不知什么原因,指导搭建帐篷的人迟迟没有赶到。为防止暴雨重杀“回马枪”,巾帼志愿者们好像有意与男同志们比试一样,她们立即组织起来,选择地势相对较高、地面比较平坦的地方,边看图边照着说明书里的样子,迅速搭起了帐篷。伏天里,人们什么都不做还汗如雨下,何况是在酷暑烈日下搭帐篷,这无疑是对巾帼志愿者们意志和体能的严峻考验,但她们仍热火朝天地干着。看着一个个挥汗如雨的女性志愿者,50岁的村民许林大姐,拿着毛巾忙碌地穿梭在人群中,为她们擦去脸颊的汗水。将近下午两点,大家才吃到榨菜加火腿、馒头就凉水的中午饭。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志愿者贾玉英都会将当天在灾区的所见所闻写在自己的网络日志上,并通过微信朋友圈、QQ等网络媒介向外界传达灾区的救援情况和求助所需。在贾玉英的感召下,矿区红十字巾帼志愿服务团体还在不断扩大,救援行动也一直在持续。

(据燕赵晚报、长城网、河北共产党员网综合)

  • 上一篇:千里驰援 为了俺的家园!【长城时评】
  • 下一篇:[灾区重建进行时]受灾学校全力开展灾后重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