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热线
主页 > 国内新闻 > 河北新闻

增加职业吸引力 破解医护职业的尴尬困局

发布时间:2016-08-06 09:35:33

导语:据媒体发布的广东全省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50.3%的受访者表示最期望子女从事的职业是医生,位列“最期待”职业榜首。有意思的是,据公开资料统计,今年内地22个省份的36位高考“状元”中,无一人选择医学专业。有至少20%的医学院毕业生选择放弃自己的专业。

增加职业吸引力 破解医护职业的尴尬困局

医学被冷落,并非全部真相

更多是一种情绪表达

广东的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呈现了另一番结果,让我们看到了医疗行业并没有那么糟糕,至少是正常的。比如,“至少20%的医学院毕业生选择放弃自己的专业”,这个数据其实是很令人欣喜的,因为这意味着有将近80%的医学院毕业生在从事医疗行业,这比很多专业都好太多了。

至于报道中所说的“超七成医生不愿子女学医”,这更多是一种情绪表达,不足以说明医学不讨人喜欢。假如我们多加留意,就会发现这种情绪其实存在于各行各业,比如媒体人不希望子女学新闻,律师不愿意子女学法学,教师不愿意子女以后当教师……但这些话,又有多少是真实的意愿表达呢?

所以,不愿意让子女从事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更多是在发牢骚。现实中,很多行业都是因为家族从事的人多了,反过来鼓励子女学习相关专业,并在将来从事这个行业。因为自己有很多资源,以后可以帮到孩子,让他们省点劲儿,教师、记者、医生、公务员,等等,不都有这样的案例吗?

或是炒作出来的话题

在这样的语境下,医学被冷落,更像是人为制造的话题,至少不是全部真相。当然,这些话题之所以容易引起关注,是因为存在孕育它们的现实土壤。就像医学专业被冷落,就与医生的职业困境有关,比如暴力伤医事件的发生,学制长、起薪低等行业状况……但不得不说,即便如此也上升不到医学专业被冷落的高度。行业的困境、群体的权利当然需要去正视和解决,但因此就去制造一些伪命题,倒也没有必要。

增加职业吸引力 破解医护职业的尴尬困局

破解医护职业的尴尬困局

增加薪酬吸引人

某一知名企业家曾说,员工离职原因有两大原因:一是心里委屈,二是钱没到位。具体到医护行业来说,工作量不可谓不大,工作不可谓不辛苦,但所得薪酬并没有与他们的付出相匹配,这是行业吸引力骤然下降的重要原因。增加医护人员薪酬不能久拖不决,只有让医务者的冠冕金闪闪的同时还能沉甸甸,才能增强行业吸引力。政府应当在把好“公立医院姓公”的方向、不断增强公益性的前提下,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以及增加政府补助、改革支付方式等方式,健全完善薪酬制度,增加医疗服务技术价值的“含金量”。

减少负担留住人

通常来说,连轴运转的人很难精力充沛、活力四射,事务繁杂的人也无法一贯保持和颜悦色、心情平和。医务人员即是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已让他们疲惫不堪、心力交瘁,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就会不断下降。唯有减少他们身上的负担,才能让他们干得开心顺心,干得优雅从容,才能有时间和精力提升自身技能。探索如何减负应是政府和医院必须思考的问题。

增加职业吸引力 破解医护职业的尴尬困局

别过度解读“七成医生不愿子女学医”

至于说超七成医生不愿子女学医,我认为这很正常。前段时间,笔者同事的孩子高考填志愿,这个孩子有心报考新闻专业,但同事坚决不同意,原因是自己从事新闻行业,对于这个行业冷暖自知。其实在现实中我们也常常看到,很多人们感觉很好的行业,可一旦接触到行业中人,听到的却是另外一种说法。这大致能够说明,任何一个行业都有着两面性,即便再风光的行业也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而作为从业者,因为一种“求同情”心理,或者一种期待更美好心理,常常对行业的好处选择性忽视,而放大行业的一些负面因子。

可以讲,这种对自己行业和单位的解构,是一种普遍现象,这也是当前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这里,既有个体心态的问题,以及职业荣誉感问题,也有社会问题,特别是劳动者尊严问题。我们看到,在很多单位,员工不仅辛苦,而且没有地位,不能实现尊严的需求。这一现象的存在,启示我们在加强职业荣誉建设的同时,还应该努力加强职业文化建设,从根本上保证劳动者尊严。医生也是劳动者,也受大气候影响,不无例外地具有这种心理。这也是超七成医生不愿子女学医的真问题。其反映的不仅是需要解决的医患关系问题,还有在行业内部解决医生职业尊严的问题。

由是来看,在针对子女学医问题上,在社会层面与医生层面存在着严重的倒挂,实是正常不过。有必要指出,承认正常并不是说不要正视一些医生的内在诉求。站在医生的角度,无论是希望得到社会的更多认可,还是渴望得到体系内部的更多肯定,都应该得到理解和尊重。毕竟,一个和谐的医患关系,一个和美的工作环境,对医生和患者都是有利的。

(据长江日报、京华时报、红网等综合)

  • 上一篇:众志成城抗洪魔 互帮互助渡难关 抗洪抢险暖民心
  • 下一篇:重拳整治旅游市场乱象 5A级景区被摘牌不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