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热线
主页 > 国内新闻 > 广东新闻

朱熹墨宝留存八百年 大儒蓝田书院讲学传佳话

发布时间:2016-08-20 00:07:06

朱熹:揭岭飞泉旁咏诗题字 蓝田书庄内讲学传道

朱熹墨宝留存八百年 大儒蓝田书院讲学传佳话

■蓝田书院培养了众多人才。


朱熹墨宝留存八百年 大儒蓝田书院讲学传佳话

揭阳蓝田书院

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朱熹曾到蓝田书庄讲学并留下了墨宝,使其名扬千古。

当时,朱熹寄寓福建省武夷山云谷草堂,他闻知同榜进士郑国翰在揭岭乡筑起书庄,招徒讲学,千里迢迢,来到蓝田书庄。郑国翰马上备好一桌酒菜为朱熹接风,宾主频频举杯庆贺。

当年各奔西东的同榜进士今日相聚,郑国翰问朱熹辞官后干什么,朱熹微笑道:“吾在武夷山开设书馆。”郑国翰又问:“你能不能为蓝田书庄授传儒学思想、理学思想?”“郑兄,正是在闽一位揭阳弟子提供住地,我才慕名来南粤开辟新书院。”

后来,朱熹给郑国翰的弟子授讲《四书集注》、《四书或问》、《太极图解说》、《通书解》、《两经解》、《周易本义》、 《易学启蒙》等理学、道学、经学学说。蓝田书庄自由讲学、论学的精神主要表现在,书院师生在讨论过程中,对儒家经典的理解各抒己见,互相尊重,不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各个学派观点相互借鉴、交流。

在朱熹的教化和积极推动下,岭东人才如雨后春笋一样成长起来。在书庄讲学期间,郑国翰常陪伴朱熹,游览流泉飞转的揭岭飞泉,依壁仰望,只见褐黑色的乱石杂陈,穿空而上。清泉从百余米的高处倾泻下来,形成层层叠瀑,跌落在离地廿多米处,几经曲折,又变为汇流狂泻的大瀑布,像琼浆玉液冲入潭中,霏霏的雨丝,飘洒在朱熹和郑国翰的衣襟上,殊觉凉爽。

临深潭,坐岩石上,悠然得趣。朱熹情不自禁地咏诗:“梯云石磴羊肠绕,转壑飞泉碧玉斜。一路风烟春淡荡,数声鸡犬野人家。”郑国翰与众人听了无不击掌叹绝。郑国翰又暗示弟子拿来文房四宝。朱熹看见湖笔、徽墨、宣纸、石砚在眼前,己领悟众人心意,毫不推辞,挥毫楷书四个大字:“落汉鸣泉”,右下角落款“朱熹”。

罗氏一族从学蓝田书庄誉贯揭阳

蓝田书庄、蓝田书院培养了不少人才,其中以揭阳蓝田罗氏尤为出名。

史书记载,揭阳蓝田罗氏(包括今丰顺汤南上洋罗氏和揭东玉湖罗氏),源出福建莆田。南宋末年,福建莆田人罗安出任南雄府巡检使为避战乱,罗安于元兵大举入侵之前,弃官携家眷南下,首创饶平县高堂镇军寨,后迁揭阳县蓝田都龙山村(今丰顺县汤南镇上洋乡)开基,成为罗氏上洋始祖。

罗安之弟罗兴迁创揭阳县蓝田都新亨罗厝村(今揭东县玉湖镇玉联村罗厝)。入揭罗氏历来明诗礼,重教育,读书课子,蔚然成风。自明代后期至清代(乾隆三年即公元1738年后龙山割归丰顺不计),人才辈出,科甲蝉联,可谓是誉贯蓝田,翘楚明清。

  • 上一篇:《大鱼海棠》导演现场分享电影幕后故事 《纳米核心》等国产动漫佳作滚动播放
  • 下一篇:朱熹:揭岭飞泉旁咏诗题字 蓝田书庄内讲学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