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热线
主页 > 国内新闻 > 四川新闻

点线面结合精准扶贫 成师院铸就四川精准扶贫的高校攻坚力

发布时间:2016-08-27 12:20:20

点线面结合精准扶贫 成师院铸就四川精准扶贫的高校攻坚力


成都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曹子建多次赴道孚县实地调研。

点线面结合精准扶贫 成师院铸就四川精准扶贫的高校攻坚力


成都师范学院下派道孚任各卡乡党委副书记兼驻村干部许文刚入村调研

四川新闻网成都8月26日讯(记者 陈淋)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甘孜州道孚县,距离成都市约571公里,这里是四川取道康北通往西藏必经之路,也是茶马古道之门户。在道孚县,拥有以浩瀚森林与之广阔草原共存而闻名于世的阿勒泰草原,驰名藏区的“扎嘎大神山”,史书《格萨尔王传》中记载的四大神山之一亚拉雪山,也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能资源、森林资源、药材资源以及野生动物资源。道孚县虽有资源禀赋优势,但因地势高寒、山路崎岖、交通闭塞,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滞后。

在四川省75所省属高校对口扶贫行动计划中,成都师范学院扛起了对口帮扶道孚县的大旗。与省公安厅、光大银行成都分行通力配合,并充分发挥师范院校的优势,在道孚县各卡乡冻坡甲村找准突破口,以家庭为单位开展了扎实有效的扶贫工作,用心尽力在扶贫攻坚道路上不断前行,取得了明显成效。

成都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曹子建介绍,学校精准扶贫工作按照中央、省委和《省公安厅等三个单位2015-2020年精准扶贫工作规划》要求,组建了由各方面专家组成的精准扶贫队伍,先后数次到道孚县进行深入调研,走访了贫困户,找准了贫困原因,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详实的帮扶方案。围绕教育、旅游、产业三个领域,学校从贫困户—乡—县三个层面开展帮扶,重点帮助冻坡甲乡中心学校和道孚县中学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开展师资培训,开发优质教学资源,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同时,帮助当地因地制宜制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挖掘资源优势培育相关产业,开展干部和农牧民技术培训,尽最大努力完成精准扶贫攻坚任务。

他表示,接下来,成都师范学院除了继续做好4个对口帮扶家庭扶贫工作外,将结合学校优势大力开展教育扶贫:指导道孚县2017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提升道孚中学和各卡乡中心学校教师专业能力,建立远程教育教学教研辅导信息管理系统,为道孚中学开展在校师范生顶岗教育实习,做好2016年全县新进教师专业能力培训,举办冻坡甲村在读大中小学生赴成都师范学院暑期夏令营活动,并且做好道孚县全县科级干部、急需、紧缺干部、遴选干部和基层学校教育管理干部,以及道孚县民间手工艺人技能培训、旅游和酒店接待培训等工作。

[1][2][3][4]下一页 尾页

点线面结合精准扶贫 成师院铸就四川精准扶贫的高校攻坚力



点线面结合精准扶贫 成师院铸就四川精准扶贫的高校攻坚力


道孚县委副书记徐晓松和驻村干部帮扶队为帮扶家庭根秋搬迁260根圆木。

扶贫扶到家 从为贫困户解决制约发展的最实际问题入手

今年7月,看着盖上鲜红公章的残疾证明,49岁的道孚县各卡乡冻坡甲村村民杨泽文热泪盈眶。在过去10年间,他遭遇3次意外事故,手脚因此而残疾。2006年,杨泽文乘坐拖拉机时出车祸,右脚关节受伤,使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祸不单行,2014年3月,他在白玉县乘车时又遇翻车,致三节肋骨断裂。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同年6月,杨泽文在务工时,因电线杆倒地,他右腿被打骨折,左手臂三根骨头断裂,这次意外让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身体接二连三遭遇创伤,杨泽文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一下子就倒了。本就贫困的家庭,因此更加雪上加霜。

就在杨泽文一筹莫展之际,成都师范学院下派至道孚县挂任各卡乡党委副书记兼冻坡甲村精准扶贫驻村干部的许文刚,在了解到他的家庭困难后,便开始实施对口帮扶计划。“杨泽文本是仁寿人。18年前,他来到道孚县与当地藏族姑娘尼玛翁姆结为夫妻。但因为种种原因,他的户口一直没有迁入道孚县。他办不了低保证和残疾证,也享受不到国家的相应照顾政策。”许文刚在入户调研后,决定对杨泽文一家的帮扶从办好户口迁移和残疾证开始。“我及时向学校汇报情况,后又多次前往道孚县相关部门协调办理此事,在此过程中时任道孚县委常委徐晓松亲自跟县公安局办证中心联系,省公安厅驻村干部桂汉志和刘海军也多次关心,在众人努力下,杨泽文的户口终于在2015年年底迁入道孚县各卡乡冻坡甲村,户口迁入后,让这个多灾的家庭每年能多收入2000元。”许文刚至今仍记得拿到户口簿的杨泽文激动的表情,他热泪盈眶,连声说着感谢。

办好户口迁移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许文刚又为了帮杨泽文办残疾证多次往返县、乡、村。最终,在今年7月,帮他办理了残疾证明。“经鉴定,杨泽文残疾等级为三级。在拿到残疾证后,他不仅可以得到国家给予的残疾人福利补助费用,也能以此作为法律依据,通过司法途径,找工地老板索取应得的工伤赔偿金。”许文刚说,等老杨拿到残疾证,就要帮他维权。解决了杨泽文的问题,许文刚的帮扶脚步并未停止。他积极协调,在道孚县城一家酒店为其妻尼玛翁姆联系了一份客房服务员的工作,包吃住月薪2000元。让杨泽文一家每月又多了一份稳定的收入。解决了当前的急需福利保障及工作问题后,在对口帮扶单位的帮助下,他们家未来发展的支柱也逐步建立起来。“杨泽文一家的发展意愿非常强烈。因此,我们又帮助他们开启了种养殖业务。今年他家开始种植了10亩油菜,每年将增加一万多元收入。同时,还发展奶牛养殖,只要辛勤劳动,每月同样可以增加一笔收入。”许文刚说,多项帮扶举措并举,今年杨泽文一家有望摘掉“贫困帽”。夫妻俩都有收入来源,家庭种养殖也逐步发展起来,三个孩子都在学校接受好的教育,对于未来,杨泽文一家充满期待。

在真实感受到扶贫带来的变化后,初中文化的杨泽文在他的日记上这样动情地写到:“党的好干部、好同志到村帮扶,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和美好的明天!我们要为未来努力奋斗!党的政策好,我们的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农牧民也能尽快奔小康!”

首页 上一页[1][2][3][4]下一页 尾页

点线面结合精准扶贫 成师院铸就四川精准扶贫的高校攻坚力


灯真其扎在成都师范学院资助下考取大车B2驾照,成为一名真正的货车司机

点线面结合精准扶贫 成师院铸就四川精准扶贫的高校攻坚力


东坡甲村村民挥舞扫帚、捡拾垃圾,大家靠勤劳的双手建设共同美好的家园

点上精准突破 以家庭为单位开展扶贫工作

实际上,杨泽文一家的脱贫蜕变,只是冻坡甲村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在对口帮扶的四户农牧民贫困家庭中,成都师范学院均是因地制宜,根据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拟定中长期发展计划,一步一步帮助他们实现脱贫致富。

作为驻村干部,每一个家庭的帮扶,许文刚都参与其中,每一个家庭的变化,他都记在心里。一年多次帮大高绒她姆家的女儿卓玛她吉找工作,就是为了帮助她在挣钱养家的同时,并指导她参加考试使其有时间去备考甘孜州教师公招;七美巴珠家的女婿灯真其扎,在成都师范学院资金资助下于今年6月成功拿到大车B2驾证,如愿聘得一份月薪6500元的货车司机工作,这比他此前收入整整高出四倍;七美仁孜家的女婿杨泽华有着较高的佛像饰品雕刻技艺,在成都师范学院驻村干部许文刚帮助下,他前往西藏林芝地区波密县做佛像雕塑工作,包吃住每月工资4600元;许文刚还联系公益组织诺米章谷慈善组织道孚小分队为尼玛翁姆就读于四川省食品药品学校的长子青珠罗绒资助生活费3600元,助力完成学业……

正是因为这样各个击破,帮助四户贫困家庭建立起稳定的收入渠道,才使得他们未来脱贫发展有了一定基础。回顾起在冻坡甲村一年的扶贫经历,许文刚很感慨地说道,起初,刚到村时由于村民对本次扶贫工作的目标、举措、行动了解不多,当地农牧民对扶贫驻村工作队还有些不理解。然而,在扶贫单位实实在在的帮助下,他们面临的一个个发展实际问题都得到解决,老百姓的心逐渐放开,发展意愿也越来越强烈。“现在,小到农牧民精神面貌、家庭风貌,大到村容村貌,都发生了很大改变。就拿杨泽文一家来说吧,以前他们家真的是很脏乱差,但是现在观念发生改变后,家里非常整洁有序,一家人精神面貌都是积极向上的,感恩党、感恩政府。”许文刚欣慰地说道。

首页 上一页[1][2][3][4]下一页 尾页

点线面结合精准扶贫 成师院铸就四川精准扶贫的高校攻坚力


家庭发展的实际问题得到解决,尼玛翁姆一家对未来充满信心。

点线面结合精准扶贫 成师院铸就四川精准扶贫的高校攻坚力


正在抓紧修建的东坡甲村村级活动室

线面结合 举全校之力实施精准扶贫为当地长远发展“造血”

四川新闻网记者从成都师范学院了解到,根据该校精准扶贫工作安排,在道孚县,成都师范学院采取总体布局、精心规划、分步推进的工作策略,“点线面”(即户、乡村、县)三方面同时推进,实现面上拓展、线上深化、点上突破,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的工作效果。如果说对对口帮扶的贫困家庭实施的是点对点扶贫的话,那么推动整个村子、乡镇发展,则是从线和面上为当地长远发展来“造血”。

在驻村扶贫工作中,许文刚真切体会到扶贫先扶志再扶智。在他看来,要想彻底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仅靠“输血”扶贫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突出“扶志”,才能“授人予渔”,帮助贫困户建立“造血”功能,找到致富的路子。许文刚谈到,扶贫先扶志。一度时期,精准扶贫工作出现“上热下冷”现象,村民“等靠要”思想严重,为帮助村民建立脱贫自信,激发发展内生动力,他会同驻村工作队及时组织冻坡甲村民召开了精准扶贫工作“为了谁、惠及谁、依靠谁、谁作主”的群众大讨论。通过讨论,极大地鼓舞和调动了农牧民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帮助当地产业发展上,成都师范学院举全校之力,积极探索一条符合当地发展的精准扶贫之路。许文刚介绍,为拓宽村民经济增收渠道,他配合驻村工作队与乡村干部积极想办法、出主意、找对策,在各卡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为冻坡甲村村民找到了一条符合本地农作物种植的地膜油菜种植产业,由省公安厅等有关部门投入七万元作为产业发展投产资金。据悉,仅成都师范学院对口帮扶的4户家庭,就种植了25亩地膜油菜,将增加收入2.7万元。除了油菜种植,该村正在积极发展段木黑木耳种植,预计每户每年最低可增收1.2万元。而为了帮助村民更有效率地收割油菜和青稞,驻村帮扶队还联系到北京众源鼎盛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孟祥军,孟董事长倾力高原藏区扶贫,献出爱心,捐赠4.5万元,再加上争取到的国家政策补贴5.5万元,这10万元为村上购买回第一台收割机,解决了全村200多亩的青稞油菜收割问题,投入使用后村集体每年将有1万多元的创收。

除了种植业,冻坡甲村也正在积极发展奶牛养殖产业。许文刚介绍,根据冻坡甲村部分村民养殖奶牛意愿,配合驻村工作队协调光大银行成都分行,由其协调道孚康巴渠德农牧发展合作社加强与冻坡甲村民奶牛养殖产业合作,按照“合作社购置奶牛寄放村民,村民投人力不投资金负责养殖,奶牛产出鲜奶归农牧民所有”的产业运作模式,精准扶贫对象与合作社签约合作协议,入社后村民靠代养奶牛,每头牛每日可收入鲜奶产出经费约65元左右。

与此同时,冻坡甲村的村级活动室也在建设中。预计今年11月将完工。许文刚介绍,村级活动室建成后,将成为村民活动场所,游客服务中心,以及农牧产品销售中心。这里设有酒店用房用于游客接待等服务。而通往每户村民家门口的连户路也将在今年国庆节前完成硬化,未来村民出行更方便,村子更加漂亮后也有利于吸引游客观光旅游,从而增加村民收入。

而在教育扶贫工作上,许文刚介绍,今年3月11日,成都师范学院向道孚县教体局捐赠100套价值29.5万元的学生公寓床,并另外安排7万元用于公寓床运输、安装和零配件购买。4月15日,甘孜州教育资助金课题“民族地区中学藏汉双语学生英语学习现状与对策研究”在道孚中学召开开题报告并实施研究。这是道孚县首个科研课题,也是成都师范学院对口帮扶道孚县教育扶贫的一项重要内容。该研究课题的实施将大幅度提高道孚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从而实现精准扶贫“教育扶智”目标。6月26日—7月1日,成都师范学院派出学校附属实验中学李育蓉、詹刚和赖姣娇三位初中语文、数学和英语青年骨干教师,在道孚中学为该校教师开展了一系列务实的“听课、评课、讲课”教研活动。活动结束后,道孚中学校长廖英勇感激地说道,将认真学习几位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灵活多变的授课方式,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道孚中学教学水平,实现精准扶贫“教育扶智”目标。紧接着,7月10-15日,成都师范学院又开展了道孚县2014、2015年新入职教师培训,在这次师培中,道孚县甲宗乡中心学校的班玛拉姆、龙灯乡中心学校的拥珍措和瓦日乡中心学校的仁真美朵老师第一次参加电子白板培训,就能在展示汇报课中比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的电子白板技术予以教学,教学效益明显增强。而道孚县城关一幼的张琼、城关第二小学的杨宇江和道孚中学的银发亮老师在学习PPT课件制作后,直接将所学教学技能在汇报展示课中使用,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7月18-24日,成都师范学院组织省内评估督导专家对道孚县100名教育管理干部进行为期一周的集中研修培训。培训结束后,参培人员表示,回到工作岗位后,一定要把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积极开展学情调研,制定出符合当地学校发展的可行性方案,促进当地教育的均衡发展,推进扶贫工作的进行,加快扶贫工作的开展进度。8月底,成都师范学院还将安排6个专业9名2017届师范毕业生赴道孚中学进行一学期的顶岗教学。

驻村干部谈收获:

条件虽艰苦 却是一次很好的历练

过去一年,在道孚县,成都师范学院的各项扶贫工作扎实推进。而作为高校扶贫计划中的一名驻村干部,许文刚全程参与了对道孚的精准扶贫工作开展。谈及过去一年在藏区的扶贫工作,许文刚很感慨地说道,一年来,他严守驻村纪律,吃住在乡村。在3600米的高海拨地区,每天仅有4个半小时的睡眠。而各卡乡经常下雨,下雨就停水,经常刮风,刮风就停电,停电就停网,手机无信号、有电脑没得电。冬天零下15℃严寒,晚上睡电热毯,后背热胸前冷,嘴巴被寒风吹破皮。乡政府食堂就餐,十人一桌“一荤一素一泡菜”,还要时刻严防“包虫病”。但是,在如此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下,他牢固树立“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发扬“勇于担当、敢于超越”的“成师精神”,扎根基层,默默奉献,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成都师范学院打赢精准扶贫硬仗、胜仗的坚定信念和过硬作风。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政治任务和历史任务。许文刚说,很感谢这段经历。条件虽艰苦,但对驻村干部来说,何尝不是一段成长历练。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 上一篇:西南交大新生开学 校长徐飞:在大学开启第三次成长
  • 下一篇:小金县财政局原局长唐平海涉嫌受贿被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