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热线
主页 > 娱乐新闻 > 电影资讯

《斯大林格勒》:阵地爱情削弱战争仇

发布时间:2013-11-04 16:51:07

《斯大林格勒》海报 《斯大林格勒》海报

错以为这部俄罗斯出品的电影,会对侵略者进行诅咒式的丑化,但意外的是片中的德军形象并不是那么不堪。影片甚至设置了苏联姑娘玛莎爱上了强暴她的军官这样的情节,这种残忍的阵地爱情,无疑削弱了战争的仇恨元素。

把矛头对准日本天皇、希特勒等战争发起者,而忽略普通士兵的恶性,是近年来战争电影博爱主义倾向的体现。

《斯大林格勒》片尾有这样一个镜头:用枪互射将死的德军军官和苏军战士,都没有补上最后致命一枪,双方静静等待死神的降临,在那一刻他们不再关心胜败,最为惦记的是各自爱上的姑娘。战争的丑恶面孔,在男女之情面前被淡化,这会让观众由衷地产生这样的想法:如果这世界只有爱情没有战争该有多好。

两个女性角色玛莎和卡嘉的设置,是《斯大林格勒》的特别之处。她俩让作战双方的阵营里,都弥漫着淡淡的荷尔蒙气息。玛莎与卡嘉的身份有着微妙的区别。玛莎爱上了敌人,被同胞泼脏水斥责。卡嘉则是与苏军五名坚守阵地的战士建立了感情,她爱上了其中一个人,生还后让她的孩子把这五个人都称作爸爸。

无论是玛莎的“仇敌之爱”,还是卡嘉“一个和五个”的爱,都是无罪的。落脚于两名女性的悲剧,让影片更易触碰到观众内心的柔弱之处。难得的是,在处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这个重大题材时,影片对人性情感微妙而真实的呈现,让片中人物宛若就在观众生活中间。五个男人围绕卡嘉产生的嫉妒、暗中的争抢,以及卡嘉在沉重压抑的作战氛围里,用女性之美带给这五个男人的抚慰,让战地在一个个短暂的瞬间拥有了花园的浪漫之美。

以二战为背景的经典战争片很多,《斯大林格勒》在视听效果、人物关系等方面,为这类电影赋予了新意,最值得称道的是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台词的留白为观众留下了想象空间。缺点是片头片尾的地震救援感觉和故事没有必要联系,处理简单化了,另外,一些段落煽情成分不够,在不该克制的时候选择克制会让影片有所失分。 (韩浩月)

在烽火中触摸人性

《斯大林格勒》并没有直接从70年前那场日渐生疏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入手,而是从2011年日本地震海啸救援现场切入。等待救援的被困者请求救援者不要离开,并要求其与她不停讲话,于是俄罗斯救援者讲故事。

相比几位老前辈的大开大合的战争手笔,费多尔·邦达尔丘克执导的《斯大林格勒》与《决战中的较量》更加相似,仅只剪取了1942年11月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一隅。故事的开篇同样是伏尔加河那次惨痛的登陆,格罗莫夫大尉带领的侦察兵小分队进入一座形如孤岛且损毁严重的房屋,上级要求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坚守。与此同时,德军军官也接到夺回“堡垒”的指令。这栋千疮百孔房子是一位幸存下来的19岁俄罗斯姑娘卡嘉最后的家园。

相比那段残酷战争,我更情愿去揣摩影片中白驹过隙般的爱情。一帮老爷们儿与一位妙龄少女同处一个屋檐下,固然无法规避那些苟且的欲念,然《斯大林格勒》不是三级片,它顽强地试图开出爱情的花朵。对此,导演采取了一分为二的手法。一面是德国军官占领区域,那里的地下室也有一位妙龄俄罗斯少女,且长得与德国军官亡妻面如一人,于是这位俄罗斯少女顺理成章沦为德国军官的情妇;一面是苏军所在的“孤岛”,就在德军随时攻过来的间隙,五位苏联大兵同时爱上了卡嘉,他们待她敬重有加,其中一位与她还撞击出了爱情的火花。

当然,说这是一段烽火爱情也不尽然,片中并没有那些个卿卿我我的情节,顶多的是轻描淡写且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暧昧零碎,导演将更多的篇幅留给了令人不得喘息的火药,而且就这两段白驹过隙的爱情而言,导演更多的是在触摸战火中的人性。

  • 上一篇:《赤焰战场2》曝主题特辑 七星七贱抖猛料
  • 下一篇:《诡拼车》曝人物版预告 揭秘惊悚悬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