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热线
主页 > 国内新闻 > 安徽新闻

爱国将领张治中后人昨回乡祭祖 称愿为家乡教育

发布时间:2017-04-05 23:04:23

据新安晚报报道,“我跟父亲一样,都是家乡观念比较重的人。父亲的根在安徽,我们也一样。”昨天上午一早,著名爱国将领张治中的小女儿张素久女士带着数十名张氏后人及亲属驱车来到巢湖之畔的黄麓镇,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据了解,今年清明期间,张治中的多位后人相约一起来到巢湖市黄麓镇洪家疃村进行清明祭扫,其中不少人都是从海外赶来,这样人数众多的回乡祭祖活动对张氏家族来说还是第一次。提及家乡的发展,作为美国华侨领袖人物的张素久女士称安徽发展变化大,今后愿为家乡教育和发展尽一份力。

张治中后人在清明当天前往黄麓园祭奠。

一纸沉甸甸的“聘书”

“提起我父亲(张治中)的故乡情结,不得不说一个学校,那就是黄麓师范学校。”昨天一早,张素久女士带着数十位张氏后人及亲属、朋友最先来到位于黄麓镇的黄麓师范学校,之后张素久女士作了简短的演讲,台下则坐满了住在附近的村民和师生,张素久女士从其父亲张治中1929年捐资创建黄麓师范学校说起,往事一幕幕令人动容。在演讲之后,张素久女士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在现场被礼聘为黄麓师范学校的“荣誉校长”,老人用颤抖的手接过这纸聘书。

“我父亲在生前一直很重视这所学校的发展,如今我有幸成为这所学校的‘荣誉校长’,我愿为家乡的教育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张素久女士对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说,抗战时期,黄麓师范学校曾被迫停办,抗战胜利后,她的父亲张治中将军再次筹措巨款帮助黄麓师范复校,在新中国成立后,黄麓师范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成为安徽培养中小学师资的重要基地,“让我比较难忘的是,我父亲经常买书给黄麓师范学校,在临终前还把自己的全部藏书送给了这所学校。”

一份难舍的故土情

“这次回乡祭扫的后人很多,包括在英国、美国工作生活的子女,我把他们都喊了回来。”张素久女士说,集体返回故乡祭祖不仅是要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孝道,更重要的是提醒张氏后人不要忘记自己的故乡,不能丢下这份故乡情。谈及此处,张素久女士称现在家族里都希望父母亲能够魂归故里,“我父亲和母亲目前都葬在八宝山,但是两人的骨灰并不在一起,若能迁回故里,也算是落叶归根吧。”

昨天上午10点多,张素久女士带着多位家人及亲属和朋友一同走进张治中故居参观,在每一幅老照片前,老人都会矗立一会,在其他亲朋靠近时,她还会对照片中对应的那段历史回忆上一番,“这里我不是第一次来,但每次来给我的感觉都很深刻,这里是我父母亲的根,也是我的根,对这里的一切我都很难忘记。”

一个矢志不渝的心愿

“我父亲(张治中)的生平事迹有很多,作为爱国将领的后人,我们希望能够将父亲的一生搬上电视荧屏。”昨天在张治中故居,张素久女士对记者说,他们特别希望能将张治中将军的一生拍成电视剧,这也是张治中后人一个矢志不渝的心愿,“就目前来说,我们已经接到了关于拍摄我父亲生平的多个剧本,但还在修改和创作中。”

张素久女士告诉记者,如果拍摄关于张治中将军生平事迹的电视剧,那么很多场景都需要在安徽拍摄,尤其是张治中青少年时期的场景,将选择在老家巢湖市黄麓镇拍摄。

张治中(1890年10月27日~1969年4月6日),原名本尧,字文白,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安徽省巢县(今巢湖市)黄麓镇洪家疃人,黄埔系骨干将领,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爱国主义人士。1932年“一·二八”淞沪会战时任第五军军长,在上海抵抗侵华日军。

  • 上一篇:宣城一爱心人士捐献器官 警车护送移植手术顺利
  • 下一篇:父子接力 义务守护烈士陵园六十余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