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热线
主页 > 国内新闻 > 湖北新闻

最深刻的“成人礼”:这一年发生太多第一次

发布时间:2021-01-27 18:54:17

人物名片 彭昕烨

18岁,毕业于东湖中学,疫情期间曾在方舱里备战高考,现在湖北商贸学院就读

彭昕烨成为志愿者。 记者宋兰兰 摄

12月15日,长江日报微信公众号上的推文《谨以此片献给我们一起走过的2020》,又让这一年来刻骨铭心的回忆滚滚而来:黑板上写着高考冲刺,我和同学们正在争分夺秒吃午餐,蓦然回头间,长江日报摄影记者拍下了我的样子。人生的太多第一次都发生在这一年,有恐惧,有焦灼,有温暖,有坚持,它们都化作了爱和收获,成为我最有意义的18岁成人礼。

我住进了前所未有的“大病房”

今年2月初,我家中接二连三出现状况,家人全部被确诊为新冠肺炎。2月6日凌晨,社区打来电话:“孩子可以安排进方舱医院!”得到通知,还在病中的父母揪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一点。

我被接走的那一天,天黑着,还下着细雨。爸爸妈妈一直把我送到车上,“好好吃饭,好好吃药,听医生的话……”妈妈边流泪边嘱咐。当时走得匆忙,我随手抓了几件衣服,带上手机耳机、充电器,全部行李就是一个书包。后来才得知,自己是第一批入住方舱医院的患者。

进舱的记忆仿佛还在昨日,躺在4104号床上,我努力适应着新环境,这是个前所未有的“大病房”,板材把空旷的会展中心分隔成一个个病区,铁架子上下铺,只有下铺住人,每人一个床头柜、一个整理箱,里面有洗漱用品、拖鞋、电热毯。摸着崭新的被褥,我有点不安,也很焦虑,我能否顺利战胜病毒?高考已经倒计时了怎么办?无数的未知让我难以入睡。

第二天天亮了,我才得知负责自己病区的“白衣天使”来自贵州省支援湖北医疗队,照顾我们这个病区的是来自遵义的护士长李兰。医护们太辛苦了,经过几天观察,我发现他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一忙就是6个多小时,喝水、吃饭、上厕所,都得等换班以后。

康复后,我拨通了献血电话

为了让我顺利备考,医护们对我格外照顾,没有台灯和纸笔,他们就想办法准备;方舱夜里10时熄灯,就让我去值班室复习……看着忙前忙后,但却极其温柔耐心的医护们,我心中一动,“不能让她们对武汉的印象,只是辛苦”。作为艺考美术生,我决定用画笔,记录下温暖的瞬间。

我画的第一幅画,就是李兰姐姐,画中,她正细心地给患者做检查,从头到脚裹着防护服,虽然看不到脸,却充满着温暖的力量。2月27日,当我将这幅素描送给李兰姐姐时,她开心极了,说这是她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当时,我和她约定疫情结束后一定再见,到那时,我不是病患,她也不是护士,我们是患难与共的姐弟。

3月2日,我拿到盖着章的《江汉方舱医院出院证明》,我战胜了病毒,那一刻我感谢自己的毅力,更感激援鄂医护的精心照顾。

为了让更多的病友战胜病毒,我拨通献血电话,作为康复者报名献血。“是国家的免费治疗,是医护人员无私的帮助,让我重新生龙活虎。我的举手之劳就能帮助到更多的人。”来到金银潭医院,我献出了400CC的全血,那一刻我为自己骄傲。

高考结束,我穿上志愿者红马甲

5月6日,我重新走进了校园,为实现梦想进行最后的冲刺,在跟新冠病毒搏斗后,我更加珍惜剩下的心无旁骛的学习时光。在碧波浩渺的东湖边,书声盖过蝉鸣,在母校东湖中学的香樟大道,弥漫着淡雅香味的松桂路,还有寓意美好的桃李亭,校园的很多地方都留下了我读书的身影,校园的一草一木也是那么令人怀念。

7月7日,这一天注定是需要铭记的七月高考日。高考前,好久不见的医护“小姐姐”们发来祝福:“要考试了,乖,加油哈!”“注意休息,放松心态,早睡早起!”她们还寄来了贵州特产牛肉干、腊肠和硒米,给我加餐。带着温暖和信念,我踏上了考场。我记得高考完的那一天,雨过天晴了,我在考场前留影,永久地纪念这一时刻。

高考结束,我郑重填写好《志愿者注册登记表》,穿上红马甲,正式成为协和医院的一名志愿者。帮我续写爱心接力、圆了义工梦的,是当时的江汉方舱医院院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党委副书记孙晖。疫情结束后,孙院长经常通过网络平台,与全国各地的医院和高校做交流,我曾作为方舱医院正能量典型出现在他的课件里。协和医院为血液病儿童专门设立了“爱心学校”,我成为了孩子们的美术老师,教孩子们画画。

从不幸感染新冠病毒,进入方舱治疗,治疗过程中为医护画像,击退病毒重新回到校园,直至战胜高考,作为康复者献血帮助其他病人,作为志愿者在协和医院的“爱心学校”教患有血液病的孩子们画画……今年9月,我正式成为了一名大学生,学习视觉传达专业,站在人生的新起点上,我希望能继续用画笔,用光影记录并传达这世间的感人瞬间。

(记者杨枫 整理)

【编辑:贺方程】

(作者:杨枫 宋兰兰)

  • 上一篇:生命是场马拉松,连接起告别与未来 | 我的2020
  • 下一篇:嗦一碗热干面,肠胃熨帖了,心也安定了 |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