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热线
主页 > 国内新闻 > 江苏新闻

省委1号文件解读之二

发布时间:2016-03-22 08:10:37

中国江苏网3月22日讯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省委1号文件提出,到2020年,全省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到20000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当前,农产品价格下行和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乏力“双碰头”,要在目前人均收入1.6万元这一较高平台上推动农民持续较快增收,难度之大前所未有。那么,如何才能让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呢?

省农委副主任祝保平说,新形势下促进农民增收,要坚持综合施策,在稳定农业经营收入的同时,探索培育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新路子。他认为,我省农民收入中,家庭经营性收入占35%左右,是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产品价格下行导致农业内部增收难度加大,但只要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并非没有增收潜力可挖。

省政府参事、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包宗顺说,省委1号文件要求,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他认为,当前各种农民增收途径中,休闲观光农业是个难得的亮点,而且发展潜力很大,南京的高淳、溧水做得就很不错。江苏人口众多、城市密集,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条件很有利,而且苏北好多地方有良好的农业观光资源,比如说兴化的油菜花就很出名,连云港农村的一些地方把万顷良田建设跟休闲观光农业结合起来,上万亩农田一望无边,这种气势以前只有东北才能看到。

事实上,休闲观光农业是我省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产业,去年全省总产值超过300亿元,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点)37个、示范星级企业103个,中国最美休闲乡村11个,兴化垛田入选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泰兴银杏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按照规划,到“十三五”末,我省将建成休闲观光农业强省,年接待游客2亿人次,综合收入超过560亿元。

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发明之一”的互联网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是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电子商务工作,前两年大力宣传推广睢宁沙集模式,去年7月又召开了总结推广宿迁“一村一品一店”经验促进农民创业增收工作会议。省有关部门启动了农产品电子商务万人培训计划,开展农业电子商务示范创建,2015年全省农产品网络营销额突破200亿元,比上年增长20%以上。“今年乃至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包宗顺说,这就要求各地积极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培育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完善县乡村物流体系,加强商贸流通、供销、邮政等系统物流服务网络和设施的建设与衔接,实施“快递下乡”工程,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等等,“农村电子商务也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政策的制定、硬件的配套等,未来几年要做的事还很多。”

推动农民创业就业,这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必须始终紧抓不放。省委农工办负责人介绍说,近几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措施;今年省委1号文件也提出,要改善农民创业就业服务,大力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农村二三产业和特色小城镇,引导农民在家门口创业就业,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事实上,在农民创业方面,近年来我省涌现出很多成功例子:毕业于苏州工艺美院的徐斌,2013年到吴中区东山镇渡口村的东太湖大堤旁承租100亩地创办东湖农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电商农业,农场有60种时令绿色蔬果以及家禽、水产品供应,还针对市民和游客开发农事体验服务,去年实现1000万元的营业额,他本人还入选全省首批十佳新型职业农民。“近年来,我省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农村创业,他们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主体。”省委农工办负责人说,这些年轻人中,有的本来在城市打工,有的原先从事二三产业,他们有更加开阔的眼界,熟悉互联网,了解市场需求,他们投身农业,不仅能带动农业转型,而且能带动更多的农民创业或就业。

农民增收,难度最大的是农村低收入人口增收脱贫,省委1号文件对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提出了工作要求。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新一轮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将扶贫标准由4000元提高到6000元,聚焦全省300万左右低收入人口、800个左右经济薄弱村、“6+2”重点片区,要求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通过扶持生产就业脱贫一批,发展医疗教育救助脱贫一批,探索资产收益脱贫一批,完善保障制度兜底一批,打好“攻坚战”,啃下“硬骨头”,确保到2020年所有600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实现增收脱贫目标。

本报记者邹建丰吴 琼朱新法

  • 上一篇:江苏民盟召开2016年度工作会议
  • 下一篇:为什么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