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热线
主页 > 国内新闻 > 浙江新闻

柯桥区今年将出钱给地大力推广绿色生态墓葬

发布时间:2016-04-04 19:27:19

娱乐吧04月04日讯 近日,绍兴市著名环保志愿者、85岁的钟恒元,将自己和老伴“百年”后的归宿选在了位于柯岩河塔村的南山公墓的一棵桂花树下。在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老人选择绿色树葬的决定,让绿色生态墓葬再次进入大家的视线。

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柯桥区虽推行绿色生态葬多年,却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尴尬。今年,区政府更是专门发文,明确今后将“给地、给钱”大力推广生态葬。柯桥人,准备好了吗?

现状推行多年,迄今只有一例海葬

绿色生态墓葬既节约土地资源,又能保护环境,上至中央,下到地方政府一直在倡导,柯桥区更是几年前便出台了相应的奖励政策。如推行树葬、花葬等生态葬,可享受500元补贴;选择不保留骨灰的海葬,可享受3000元补贴。

“几年前,马鞍有一位老人过世后,家人思想开明,主动要求海葬。这件事曾成为美谈。”区民政局有关人员告诉记者,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其他市民联系民政部门,表达海葬意愿。

记者了解到,目前,柯桥区主流的安葬方式仍是墓地安葬,选择绿色生态安葬的非常小众。2012年以来,除一例海葬外,树葬、花葬等数量也很少,而每年将骨灰放置在安息堂的人数也仅占全区每年死亡人数的5%左右。

提问生态葬为何叫好不叫座?

树葬、花葬、草葬等生态殡葬方式让逝者回归自然,既节省土地,又具有独特的纪念意义,且政府实行奖励措施,为何不受待见?

绍兴文理学院社会学教授夏国英在接受采访时说,殡葬是一种文化,源远流长。靠海城市海葬流行,峡谷地区往往多半山腰悬棺,西藏有天葬习俗,不同地区有着五花八门的殡葬形式,是当地民众受城市风貌、风俗习惯等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而绍兴人观念中的入土为安、祖坟不能离得太远等习俗,是千百年来受独特的地域特色所致。

夏教授的说法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证实。柯桥区多位公墓负责人说,受传统观念影响,不少人喜欢入土为安。同时,外界普遍认为,竖起大墓碑,才能有面子。如果把去世亲人放置在安息堂,感觉“住”得太廉价,即便有经济压力,也得咬牙买墓地。

而不保留骨灰的海葬,在现实操作中,程序相对麻烦,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推广。一般来说,由本地民政部门联合外地临海城市,再组织人员赶往外地实施,对逝者家属来说,既麻烦又要产生一定的食宿等费用。

专家倡导生态墓葬关键在转变观念

近年来,随着土地资源的日趋紧张,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逐年增长,墓地出现了严重紧缺的情况。据民政部于2015年4月6日发布的《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中国大部分省份的现有墓穴都将在10年内用完。

一面是日益紧张的土地资源,另一面却是不愿接受生态墓葬的民众,如此尴尬,如何破?

夏教授说,提倡绿色生态墓葬,是大势所趋,政府也有补贴给予引导,并通过各种方式倡导市民转变观念,接受绿色殡葬。但补贴,难以成为市民选择生态葬的最终原因。市民吴先生说,如果让家中过世长辈生态葬,除非老人家留下遗愿,子女擅自如此操作的话,要一辈子被人“戳”脊梁骨、骂不孝子。

夏教授表示,就具体操作而言,政府倡导绿色生态安葬时,其实还要做很多事,比如提高后续服务能力,让市民安心选择生态葬。同时,也应考虑当地群众习惯、文化底蕴,甚至物质富裕程度不同导致的个体差异,让不同人群都能找到可接受的生态葬方式。

政府出台政策推广绿色生态安葬

民政部、发改委、科技部等9部门于2016年2月19日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大力倡导树葬、撒海、深埋等文明殡葬方式。

记者了解到,柯桥区将再次出台相应鼓励政策,力推节地绿色生态安葬。今后除柯桥主城区外,每个镇(街道)都要规划建设或扩建一处公益性安息堂,规模应在2万格以上。

“安息堂过于简陋,可能也是市民不愿意接受的原因。”区民政局有关人士说,所以,以后安息堂建设要高起点、高标准,集景观、生态、服务于一体,配套停车场、园林、休闲绿地等设施。

从今年7月1日起,对镇(街道)新建或扩建安息堂的,政府将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区财政还将按建筑面积每平方米1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单个项目最高补助不超过500万元。

同时,柯桥区还将对现有乡村公益性公墓分批进行生态化改造,对乡村公益性公墓区外的空穴坟墓,“三沿五处”、“两路两侧”范围内的坟墓和违建坟墓进行重点整治,并加大对乡村公益性公墓倒买倒卖等违规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标签: 墓葬 绿色

  • 上一篇:侨乡紫洪山村 400万元保古建筑
  • 下一篇:打造行业“供给侧改革”样本 杭州市文艺团体发力演艺O2O